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热论 > 正文
粉丝为追偶像演出展现出更强消费能力 让音乐节有了收割机会
2021-10-12 16:39:53 来源:深燃 编辑:

能在朋友圈刷屏的,除了旅游照片,还有音乐节现场。

“很多小姑娘直接提着行李箱一大早来音乐节排队,有的从天南地北飞过来,就为了看一两个乐队表演40分钟。”一位行业人士对深燃分享。

尽管受疫情影响,部分音乐节取消,根据一位小红书博主的统计,国庆节7天仍有近20场音乐节演出,被复活的虾米音乐,更是连开了6天的室内音乐节。根据官方公布的演出阵容来看,赵雷、姜云升、痛仰、二手玫瑰等热门音乐人或乐队,人均至少两场,周深、周震南、张韶涵等明星歌手也位列其中。即便是假期已经结束,10月中下旬,还有至少5场音乐节。

这还不是音乐节的巅峰时刻,根据大麦数据发布的《2021五一档演出观察》,五天假期全国出现了56场音乐节,较2019年同期增加37%,票房和观演人次较2019年分别增加了252%、173%。

这是一个明显在爆发的市场。

除了草莓、麦田、M_DSK、迷笛等已经具备一定声望和口碑的音乐节IP,近几年,音乐节与文旅行业深度结合,开发出了如九寨沟世界旅行者大会、戈壁天堂百创电影级先锋音乐节等。同时,音乐节下沉趋势明显。据万联证券研究报告,音乐节在地域分布呈现上,北部以山东省为中心,辐射河北、河南等多省,中原地区成为今年热门演出区域。

这曾是不可想象的,迷笛音乐节最早的那三年,为了吸引观众,一度是免门票入场。曾有知名乐评人这样形容现在的音乐节:“音乐公司透过音乐节来赚钱,举办城市透过音乐节推动城市形象与观光旅游,地产商透过音乐节给未来楼盘挂上文化标签。”

明星来了,观众来了,资本也来了,但音乐节这门生意背后的从业者,真的做好准备工作了吗?

谁在“加入”音乐节?

用资深乐迷的话来说,现在的音乐节变了。这体现在演出阵容和观众两方面。

从音乐节演出阵容来看,包括歌手、偶像在内的“流量型艺人的比例很大,是近几年明显的变化。”资深乐迷莉莉告诉深燃。比如国庆节仙人掌音乐节,请来了前男团R1SE队长周震南,通过选秀综艺《明日之子乐团季》走红的气运联盟等。在2021MAX音乐节11月成都站公布的嘉宾阵容里,有刚从《创造营2021》选拔出的人气男团INTO1,还有相声演员张云雷。

大家都热衷参加音乐节,一位艺人经纪从业者对深燃表示,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歌手没有实力和资金开演唱会,“拼盘”演出的音乐节正好可以弥补。

而另一方面,疫情反复,线下演出展开难度大。“不敢开演唱会,一些滞业在家的歌手没有通告。特别是综艺节目出来的,包括《中国新说唱》《乐队的夏天》,甚至一些选秀的偶像型歌手,都开始跑音乐节”,莉莉也提到。

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主办方也在尝试丰富演出阵容。北京M_DSK音乐节的赞助商百福控股品牌总监赵无眠就对深燃表示,他们在音乐节的赞助上选择更偏向于嘻哈类的音乐节,这也是携手摩登天空的原因,后者旗下有说唱厂牌。在前期筹备过程中,双方会提前协商艺人歌手的选择。而偶像、明星的到来,对普通大众的吸引更直接,也能让音乐节宣发更快打开知名度。

音乐节撕下了乐队的标签,有向线下拼盘演出现场倾斜的倾向。阵容的变化,让音乐节吸引来的人群变得广泛,也出现了破圈面临的融合难题。

来到音乐节的,一种是资深乐迷,在现场感受音乐的热浪。一种是将这里视为休闲娱乐的方式,年轻人从外地赶来追踪音乐现场,从城市中心跑到郊区。“就像约朋友一起跑到开阔的地方去玩。”莉莉说,女生会打扮好看,跑到音乐节的现场打卡。

还有一种是新涌入的粉丝。在微博上搜索音乐节,粉丝们为自家偶像租借灯牌的内容不在少数,这是以前乐迷参加音乐节鲜少做的准备。

粉丝周星告诉深燃,之所以选择买票去成都参加潮湃音乐节是因为明星周深。“粉丝会组织应援,会在当晚举蓝色灯牌。”李月曾经是一位音乐节乐迷,现在是前男团R1SE成员张颜齐的粉丝,张颜齐参加了太湖湾音乐节,她说,粉丝很珍惜这种线下演出的机会,追星以后会专门参加。

粉丝为追偶像演出展现出更强的消费能力,也让音乐节更有了收割的机会。虽然究其根本,参加音乐节的年轻人,都会冲着阵容而来,但新老观众之间,存在着一定隔阂。比如周星、李月都对深燃表示,如果不是自家偶像,不会再次参加音乐节。

而资深乐迷范范告诉深燃,一些粉丝是为了一两个人乐队或者明星来的,之前没听过其他歌手的歌,现场的嗨点感受不到。对他来说,一些偶像歌手出现,“我一定不会跑到前面去嗨,一是他们的歌我也没有听过,二是他们的粉丝还会带灯牌,会破坏氛围”。

这种冲突并不小,有乐迷网友在微博上感叹,能不能让爱豆们一起开个拼盘?“受众不同何必强融,现在票价高,体验感差,十几个小时站着又累又挤”。

该如何破圈与融合,是逐步扩张的音乐节正在面临和需要解决的。

尽管如此,鹿先森乐队主唱倍倍并不觉得完全是坏现象。他告诉深燃,主办方欢迎不同消费群体的到来,毕竟门票不分人,越多人参与越好,从消费端来看,音乐节的确面临一种文化冲击,从一开始的有点矛盾,到慢慢习惯,会融合出一种新的文化,“乐队的音乐必须得让更多人听到,让不同人听到,才有可能转化出喜欢他们的人”,他表示。

音乐节更“值”了吗?

音乐节市场在蓬勃发展,但这样的大面积新人群的涌入,如何承接住他们,才是行业面临的难题。

音乐节策划人李宏杰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曾提到,做了13年音乐节策划,直到现在,才敢说自己入了门。“做音乐节太严峻,太复杂了,每年都有你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出现。策划音乐节相当于打造一个临时的城镇,你要负责几万人的吃喝拉撒,从餐饮、健康到安全,全都要做好服务。而且,安全是第一位的。”

在服务保障方面,各音乐节水平不一。据莉莉观察,一些成熟的音乐节会有医疗小队,但一些刚兴起的音乐节在医疗上不过关,有的没有看到相关的配置。住宿交通也是需要考虑的,有网友在微博吐槽,一些新的音乐节网上搜不到攻略,地理位置偏远,“不知道住哪儿合适”。

除了现场的服务,观众更在意的是音乐节的质量。

莉莉趁着国庆去了某音乐节,她对深燃吐槽,现场特别糟心,舞台、舞美、灯光、音响都不是很好。李安作为独立音乐人,也从音乐质量上表示了担忧,“现在上音乐节的一些乐队质量很差,一些音乐人做出的歌会挑选流行词汇,有讨好观众嫌疑。”他说。

倍倍对深燃提到,乐队参加音乐节,会给主办方提供一个音乐设备清单,这对演出效果呈现来说很重要,也是主办方需要下功夫的地方,但他有可能遇上的情况是,“到达之后,你沟通时定好的,跟对方给你现场安排的不一样”,他觉得,不能按照提前沟通的准备,也应该提前告知,让乐队有时间做其他准备。

“好多音乐节功夫下在了宣发上,大钱花在了音乐节主要艺人身上,设备方面往往会被忽略。他们会认为你来了,你就肯定能演。其实,真正的演出是需要多方面条件配合的,设备除了能出声儿以外,也要同时了解乐队呈现需要的东西,才能保证听众的体验。”倍倍感叹。

音乐节的体验有没有变好存疑,但一个客观的事实是,门票变贵了。

在行业端来看,不少人对深燃表达,这是合理现象。一位行业人士解释,需求扩大之后价格会自然上涨,参考音乐节的竞品“演唱会”,中等偏上的票价在1000元往上,对于追星的粉丝来说,一个音乐节价格五六百元,是可以接受的。“大部分的音乐节票务情况都不错,一些头部音乐节开票都被秒抢。”赵无眠很看好音乐节市场,正在打算和一些音乐节进一步联名合作。

但消费者们,真的愿意接受吗?

范范说,他从大一开始追音乐节,到目前为止已经追了将近20场。“有些音乐节会像演唱会设置多个级别,价格就跟看演唱会差不多。”今年五一,星巢秘境音乐节因888元的单日票被媒体报道引发热议,而这次国庆,成都仙人掌音乐节的票价,有588元、788元、988元、1388元四档,在2018年,它的现场票价格仅为300元。

对于那些从外地专门赶场来的乐迷来说,花费则更大。周星买了699元的门票,但加上一晚的住宿、路费,将近花掉三千元。“这是我三个月的生活费。”周星说,如果不是为了偶像不会再参加音乐节。

社交平台上,吐槽音乐节票价变高但体验变差的声音不在少数。就连独立音乐人李安也提到,他感觉部分音乐节票价“不值”。

音乐节会更好吗?

音乐节正处于红利期,这的确是一个能带来创收的好东西。

就音乐行业本身,摩登天空CEO沈黎晖接受外界采访提到,乐队参加音乐节有固定唱酬,《乐队的夏天》之前,新裤子每场40万,痛仰45万,中国一年有300个音乐节,唱够20场,年收入就能接近1000万。李安透露,现在因为有头部乐队的拉动,非一二线乐队的出场费也跟着上涨了。艺人名单的级别提高,票价也可以更高。

能让音乐创作者获得可观收益,它带动的消费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很多城市而言,一些场地、游乐园开辟出来,就打造成音乐节,也能拉动当地的经济,增加创收,带动地方文旅。北方某城市的一位出租车师傅说,每次郊区一办音乐节,他一晚上来回市区两次,能赚400元。

倍倍提到,音乐节模式刚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各地有非常多的资本进来,也存在一些不专业的主办方,但目前乱象已经有所减少。

互联网时代,差评可以传千里,在倍倍看来,如果音乐节办得特别差,马上就会被乐迷批评、被举证,很有可能没有下一次了。在这种机制下,会不断倒逼从业人员提高专业水准,“真想做音乐节产业,必然会提高整体水准,从设备到服务,不愿意提高,肯定会被淘汰掉”。

尽管有大量新音乐节出现,但沈黎晖曾提到,“能连续办三年以上的音乐节,大概20%都不到”。

倍倍从业多年,他困惑的是,“我们看到整个市场很繁荣,演出那么多,各种音乐节走起”,但他觉得,真正的繁荣,不应该是这样的。

“真正健康的市场,消费的应该是内容本身,消费它的文化属性,让好的创作者、主办方,获得同等值的投入产出比”,据他观察,音乐节正在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喝酒、交友、追星,不再局限于听音乐。也就是说,当下的热潮里,人们来消费的,还不是音乐内容本身。

在一些人看来,目前的音乐节,“音乐形式”已经高于了“音乐价值”。“大家觉得音乐节是时尚的,有文化的,但他们来感受的是音乐吗?其实可能是一种生活态度。这种能代表着潮流的生活态度,可以是音乐,也可以是别的”,倍倍表示。

但他觉得也不需要太过担忧。“再往后,市场会收缩,不太可能像现在这么大面积的野蛮生长。大众的欣赏水准、鉴别能力,年轻人的音乐消费,已经比以前好太多了。这需要慢慢培育,行业发展需要先扩大,先让更多年轻人进来再说。”他说。

真正健康的市场,是每个不同类型音乐的人群,都有足够的消费能力,让创作者有收益,而人们愿意去某个音乐节,是为了音乐本身,不只是为了晒照片和赶潮流。“目前还是在慢慢变好,不要着急吧,”倍倍说。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