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热论 > 正文
连州建立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 家门口就业农业生态实现绿色发展
2021-09-07 16:51:15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在连州市西岸镇冲口村的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加工大棚里,铲车将切碎的玉米秸秆铲上生产线入料仓,经过机械化压制,一块块高密度的玉米青贮饲料被生产出来。

“以前,玉米秸秆就是废料。如今经过加工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热销省内外。”示范区负责人、连州市连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洪辉说,变废为宝的玉米青贮饲料今年能卖到800万元。

一套玉米秸秆从田间收获到粉碎打包处理、再到运输储藏等综合利用的机械化装备,破解了秸秆综合利用难题,使秸秆变废为宝,让秸秆资源转化增值,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三丰收”。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

万吨秸秆变废为宝年产值800多万元

白露将近,正是玉米丰收季节。在冲口村的玉米基地,连片数百亩的玉米在风中摇曳,数名农人正在这片绿色海洋中采摘玉米。

西岸镇是连州最大的甜玉米种植基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2万多亩,秸秆量达3万多吨。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玉米秸秆的利用率很低,农民一般都采用焚烧的方式来处理。但直接焚烧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危害,并威胁人的身体健康,还易引起火灾,同时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地的抗旱能力和保湿能力。

为此,2020年,连州市农业农村局结合省种植业绿色发展项目开展玉米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工作,以连州市连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在西岸镇冲口村建立一个2000亩的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据了解,示范区投资130多万元,购置了2条秸秆打包生产线(包括铡草机、揉丝机、秸秆打包机、皮带输送机等)、采购物料装卸设备1台、物料粉碎设备1台、配套生产线用电基础设施建设等。

有了这套设备,能将玉米秸秆进行离田收集、粉碎打包处理,然后制成玉米青贮饲料包装销售。仅在2020年,示范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3325吨,利用率达100%,示范带动全市新增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1.18万吨,转为饲料利用的新增产值600多万元。今年预计能卖到800万元。

“通过该项目,实现了玉米秸秆全域全量利用。秸秆得到了增值,同时辐射西岸镇、东陂镇等周边乡镇玉米种植面积1.5万亩,示范带动全市的秸秆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和转化增值,经济效益显著。”连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谢凯华说。

农民增收家门口就业农业生态实现绿色发展

玉米规模化种植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秸秆。陈洪辉介绍,将秸秆综合利用,秸秆变废为宝,不仅转变了群众焚烧秸秆的观念,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更提升了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以往,玉米收割后农民需要自行花钱请人把秸秆运走,现在村民们只需把收割后的秸秆放置在地里,由公司工人收集、搬运到生产车间进行加工生成。

在西岸镇冲口村的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加工大棚里,一排排摆放整齐的绿色大袋子特别显眼。这些就是玉米秸秆经机械化作业被压制成高密度方块的玉米青贮饲料。

“按照150元/吨的价格计算,农民销售玉米秸秆可获得225元/亩的收益。丰收繁忙时节,公司每天聘请的工人多达200名,每人能获得100元/天的额外劳务收入。”他告诉记者,通过该项目的建设,新增就业岗位40多个,受益农户310多户,带动农户平均年增收1700元以上。

该示范区每天产能120吨,今年预计能资源化利用秸秆1.3万吨。随着示范带动影响剧增,陈洪辉计划明年引进更多机器设备,进一步扩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以更大力量做好秸秆回收利用工作,“争取明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带动更多农民增收。”

谢凯华表示,通过一年多的示范,基本达到了使秸秆得到有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目的,有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助推农业生态绿色发展。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